她是80年代初期温州乃至浙江省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万元户”,是如今享誉全国的“中国塑编城”的奠基人之一。近四十载商海沉浮,她失败过,痛苦过,却从不轻言放弃。她把自己的创业轨迹比作一段起伏跨度巨大的心电图,从1979年的初次创业创办小加工厂,到接手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再到如今北上进行多元化项目投资控股和参股10多家公司,伍小燕成就了一番烙有温商精神的传奇人生。
交不起学费难圆大学梦 承包坩埚厂“当爹又当妈”
伍小燕出身在温州平阳鳌江一个书香之家。母亲和大姐都是教师,在她们的熏陶下,伍小燕自小便爱与书为伴。和同龄人尽早出去赚钱的想法不同,伍小燕始终怀揣着一个大学梦。
正当伍小燕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时,父母却告诉她,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实在是交不起这笔在当时不算小数的学费。“回忆起当时的感觉,至今心里都有一丝苦涩感。”当时,伍小燕回到自己的房间,哭了整整一夜。
学路不通,还有千条路。1979年,中学毕业的伍小燕一开始做过半年的教师。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伍小燕发掘了人生的第一个商机——校徽加工。她凭借着自己创办的这家小加工厂,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经过这一次的尝试,伍小燕发觉,对自己来说从商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鳌江当地有一家濒临倒闭的坩埚厂。伍小燕和丈夫对这家乡镇企业却有另一番看法,“我们觉得有赚头。”承包坩埚厂后,百废待兴。夫妻俩只能“当爹又当妈”,既当厂长又当一线销售员。
为了拓宽销路,伍小燕长年累月奔波在上海、杭州、萧山一带,挨家挨户地向各大玻璃纤维厂推销坩埚产品。路途中,为了节约差旅费,尽可能多的拜访客户,不到20岁的伍小燕跟丈夫常常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舍不得住旅馆,就用行李做枕头,在火车站席地而睡。
等客户群体稳定后,伍小燕又担起押货的重任。她经常把副驾驶位让给合伙拼车的其他厂家负责人,自己则缩在堆满货物的车斗里,和货物一起经历十多个小时车程的颠簸。
每每货车行至山路,伍小燕的心就随之提到嗓子眼,因为她知道,这条山路两侧,不是悬崖峭壁,就是深不见底的陡坡,常常能听到有货车在该路段出事故的传闻。遇上大暴雨和泥石流,伍小燕都会在车里抓紧栏杆,闭上眼睛,祈祷平安经过。
经过伍小燕和丈夫的努力,这家有一百多号工人、濒临倒闭的坩埚厂活了。看着工人们揣着崭新的工资咧嘴笑,伍小燕也第一次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窥见,自己不在象牙塔里,依然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随着坩埚厂越办越红火,伍小燕自己也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省历史上最早一批万元户。
事业达顶峰却遭天灾 为照顾家人决定“产业转型”
时间来到1986年,不甘现状的伍小燕和其他两个股东投资10多万元创办了平阳县鳌江塑料机械设备厂,伍小燕任副厂长兼财务经理。这家一开始只有几十个工人的工厂成为温州历史上最早从事塑料机械设备制造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之一。伍小燕在无意间,也成为后来享誉全国的“中国塑编城”最早参与者之一。
然而伍小燕日渐稳固的事业,因1994年一场罕见的特大台风戛然而止。在那场严重的灾害中,她苦心经营管理的机械制造厂被大风和洪水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同时还间接损失了数千万元的订单。
台风过去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但接下去工厂怎么做,成为伍小燕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当时企业股东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是应该重建厂房,扩大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制造基地,另一部分则认为要考虑转换经营领域,谋求其他产业的发展。
怎么选?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伍小燕决定把天平倾向家庭,毅然放弃了筹资一千万元成立集团公司扩建新厂房的决定,而选择了相对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能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儿女和孝顺父母。
1995年,伍小燕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开始了全新的创业经历,投资数百万元兴建了“敖华宾馆”等多家宾馆酒店。此后的7年时间里,伍小燕结束了整天泡在工厂厂房和全国奔波的日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家人和孩子身上。
第三度东山再起 延伸事业触角想把“高科技”带回家
2004年,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伍小燕第一次来到山城重庆,并在市中心解放碑住了一个来月。这个时尚、朝气和质朴的西部重镇深深吸引了她。2006年春天,伍小燕正式来到重庆,开启人生中第三次事业旅程。
2006年,在乔夫服饰集团董事长余晓东的盛情邀请下,伍小燕以乔夫服饰集团西南地区总经理的身份,开始负责该服饰整个大西南地区的市场拓展和销售经营。
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一次拜访客户吃闭门羹的经历,让伍小燕感叹工作不易。当时,伍小燕恰巧身患重感冒,感到浑身无力还发着高烧。她顶着夏日的烈阳,乘坐6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到重庆一个区县拜访客户,但客户却避而不见,“当时我觉得自己面临着体力和精神上的极限。”伍小燕说,即便是这样,她还是硬撑了过来,等待多日后成功说服客户并获取了订单。
正是在伍小燕这样的带领和推动下,两年时间里,乔夫服饰在西南市场的占有率从原先的1%增长到了10%以上;团购和零售两大市场的总销售额从2005年的千万元级别增长到了2008年的上亿元,实现了高速发展。
2009年初,伍小燕受邀加入乔顿集团,负责乔顿集团西南地区的职业装业务。同年年底,伍小燕决定将事业触角延伸到首都北京,先后创建和投资参股了多家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涉及服装、文化传媒、商业地产、项目投资等多个领域。
如今,伍小燕虽然离乡12年,但从未忘却温州。2012年,伍小燕曾回到温州考察过多个项目,如平阳万达广场、平阳鳌江银泰城和苍南银泰城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项目未能落地。
在外多年的伍小燕,对温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一番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当下温州应当适应和顺应时代的变化,通过发展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产业为转型引擎,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伍小燕说,今后她想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尽全力为家乡温州引进优质投资项目,特别是科技创新产业。
雷厉风行,事业成功。在商海沉浮40余载,伍小燕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标签。对于自己的人生,伍小燕这样总结道,“我不在乎拥有多少金钱,只在乎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尽可能为家乡、为国家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伍小燕
温州平阳人,农工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重庆敖华世家商贸有限公司、北京敖华大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敖华大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浙江商会副会长、重庆市浙商联合会副会长,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常委、重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委员。她旗下的事业板块涉及项目投资、股权投资、饮料食品、服装服饰、商业贸易、文化传媒和装饰园林等近10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投资控股和参股了10多家公司和企业,分布在北京、重庆、浙江和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