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至24日,乐清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第十三届乐清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将在“两会”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议题,畅所欲言,建真言、献良策,为乐清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发出最强音。
两会进行时,频传好声音。在372名人大代表和367名政协委员中,女村官、女学者、女教育工作者、女企业家、女艺术家……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女性,构成两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妇女参政议政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女代表、女委员们以她们更为细腻的情感、更为细致的感触、更为人性化的关怀,更为准确地表达出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
紧张会期之余,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群体的“两会时间”,听听她们都带来了哪些好声音。
听,“她”声音
人大代表 朱小玲
经济转型要留住优秀人才
近年来,乐清的民营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边是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能,一边是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资金周转等实力问题。
乐清民企在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发展平台不够,大型企业发展缓慢,而且阻力大。企业人才留不住,虽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企发展,出台优惠政策、进行政企结对等,但因为诸多原因,企业人才在工作、生活、孩子求学等方面,无法如愿,致使大量的人才外流。创业后劲不足,如民企的“创二代”,宁可在外面工作,也不愿回家继续创业,这样使乐清的“创二代”在创业方面缺乏后劲。我建议,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相关部门要考虑如何让这些优秀人才留在乐清、如何让更多的创业者轻装上阵、如何使乐清的创业环境更完善、如何使乐清的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等问题。
人大代表 高绿微
加快回迁房建设 让村民早日回家
去年,乐清城中村改造掀起热潮,呈现出势如破竹的良好态势,拆出了新空间、整出了新气象,带动了城市治理升级。我所居住的城南街道南草垟村去年整村征迁,涉及1000余户拆迁户。如今村民散落在周边各个村庄,其中老人有近500人,同年轻人相比,在安置房或过渡房中居住的他们,对故土的眷恋更为浓厚,早日回家住上新房,成为他们的殷切期盼。
在此,我建议抓紧推进安置房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科学规划和建设相关配套设施,让群众早日回迁;各镇街要发挥好主体作用,运用好国家关于安置房建设的相关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做到主动服务、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已开工项目督促早日完工,未开工项目要全力服务好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尽早开工。
当前,乐清新的居住小区不断形成,但小区在管理上存在以下不足:业主委员会成立多为自发性,缺乏指导、监督,组建和履职不规范;新建小区的物业公司一般都由建设单位指定,较难代表业主的利益进行管理,也难以对其进行财务监管。老旧小区没有业委会,或业委会无法正常履职的现象比较普遍;成立业委会有入住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困难。
为此,我建议:在新建和较大的老旧小区(500户以上)的居住小区设立党支部,鼓励党员参与小区管理工作;新建小区业委会未正式成立前,委托物业管理需征得小区党支部的同意,业委会筹备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提高业委会主任管理能力。
人大代表 黄美特
健全建筑垃圾 再生利用审批制度
我非常关注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问题。这两年,乐清在进行城中村改造和大拆大整,城市环境越来越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城市建筑垃圾也多出了很多。据了解,乐清对城市建筑垃圾的消纳尚在初级阶段,比如北白象镇建立的一个临时消纳场,还是试点。这个临时消纳场的建立,有专业的公司与设备,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回收再利用,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但我也发现,相关部门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场的准入缺乏相关的审批制度,现有的一些消纳设备对建筑垃圾的转化率不高,导致既浪费又影响了环境。还有一些垃圾处理公司有兴趣而不敢投入。我建议政府能明确准入制度和部门审批职能,还希望能统一规划建立建筑垃圾消纳场。
人大代表 钱少红
乐清读书氛围越来越浓
乐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几年,乐清读书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各式各样的书房,不管从城市到乡村、大街到小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书屋、书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公共场所的角落也放置了报刊和杂志,一到周末,书房里都能见到孩子在阅读。
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从乡村的一些村民谈话中可以看出读书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前他们可能只谈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他们还会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更有温情与生活情趣,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读书活动的重视,书香乐清也不再只是梦想。
人大代表 陈姿
加大对公益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
近几年来,我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以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慈善基地)为平台,推进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共培育发展了60余家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涉及纠纷调解、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公益慈善、扶残助残、防灾减灾、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居民融入、青少年关爱等多个领域。
而目前这些公益组织现状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数量规模偏少,总体实力较弱,难以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行政色彩浓厚,政社不分的困局使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僵化,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适应市场、服务社会能力较弱。三是筹资渠道狭窄,经费紧张、渠道不畅、筹资艰难成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四是运营能力较低,部分组织内部治理、自律机制、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不健全,组织效率不高,运行效果不理想。五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专职的工作人员更加缺少。六是固定办公场地没有。
我建议对公益性社会组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人员经费补助,实行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办补贴,加大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奖励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建设,落实固定场地,供各公益组织办公和开展活动用。
政协委员 陈乐洋
筑一方池塘 待万物生长──整顿中小学教学秩序 营造校园“纯粹”生态圈
当前,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混乱,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市中小学管理的一大症结。比如非教学任务成为难以承受之重,大部分校长成了“脱产”干部,家长错位和越位让教育无所适从,教师队伍存在师德滑坡现象。建议:一是规范“进校园”活动,让校园回归宁静;二是既松绑又“逼”“赶”,让校长回归课堂;三是构建良性家校关系,让互动回归和谐;四是正教风扬师德,让老师回归“初心”。
政协委员 叶丹
加强市区停车场管理 “智慧”解决停车难题
我市市区停车场管理存在建设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规范化、运营缺乏智能化、资源整合缺乏灵活化等不足。建议:一是规范停车场建设标准;二是统一停车场管理主体,制定出台《乐清市公共停车场运营管理细则》;三是搭建智能化运营平台,实现统筹管理、统筹运营;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市民树立停车入库”的理念。
政协委员 胡秀云
集中办丧 配套设施和服务尽快跟上
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丧事集中办理范围的通告》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集中办丧量的骤增,给市殡仪馆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完成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重视配套服务的跟进。加快停车场建设;规范殡仪馆周边餐饮店的经营秩序;解决群众往返殡仪馆的交通问题。
只有集中办丧的配套设施以及配套服务能够满足办丧户和群众的基本需求,使办丧户和群众在办丧、吊唁过程中都能充分体会到政府提供的便利,才能更好地巩固成果,加快改革进程,使乐清更快、更早、更全面地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尚。
政协委员 朱琴燕
挖掘王子晋传说故事 打造音乐之城
在全国2000多个城市的名称里,乐清是唯一以音乐命名的城市。
建议成立专门的创作团队,编撰王子晋传说故事,说够说透。将建筑贴上王子晋标签,让传说故事有承载感。比如,将老城区北大街取名为“箫台城”“沐箫城”或“子晋城”;将清和公园之湖更名为“箫湖”“鹤湖”或“仙湖”,并在湖边雕塑王子晋驾鹤吹箫的塑像;将一些酒店取名为“箫台”“沐箫”酒店,并融入王子晋传说故事的元素。可用王子晋箫声之名,结合雁荡旅游,举办全国吹箫大赛。赛后,在“箫湖”上搭建舞台,策划以箫为主题、乐清地方民歌为主基调的大型颁奖晚会,以达到宣传乐清“音乐之城”的目的。编辑乐清民歌,打造文化公园。可把文化公园取名为“对鸟公园”,打造对鸟文化长廊,编辑以本土特色为背景歌曲长期播放。
政协委员 虞娇蓉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先进智造乐清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传统产业提升较慢,高端市场占比低;经营管理水平改善不足,科创能力偏弱;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企业成长受制约。建议:激发传统产业活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强化成本控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政协委员 施绿珠
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百姓出行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思路,结合“智慧交通”建设,构筑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受到市民的一致点赞。但还存在公交停转站场规划滞后、公交道路廊点建设滞后、公交智慧管理覆盖面不广等不足。建议:加快公交停转站场规划建设步伐,加强公交廊点优化规范建设,推进公交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建设。
政协委员 郑淑丹
科学规范乡镇职能 理顺条块关系 实现权责对等
如何科学界定职能,理顺乡镇和职能部门的关系是我市需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问题。目前,乡镇存在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有限的财权、无限的事权,有限的人权、无限的任务,有限的精力、无限的考核等问题。建议:准确定位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追责问责制度,建立乡镇街问题反馈机制。
政协委员 黄小双
以项目带动人才回归 打造1+X产业体系
目前,我市产业人才存在高端人才想回来却没有好的平台,中坚力量送出去多回来的少,产业集群环境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而周边县市已有一个人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人提升一个产业、一帮人才“回报桑梓”等成功实践。建议:摸清在外优秀人才底数,拓宽回归渠道;做好1(即主导产业)的提升,谋求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重点引智项目管理,做好人才政策的落地。
政协委员 项晓宇
正视发展瓶颈 推进民营企业旧厂房改造提升
我市虹桥镇等地民营企业旧厂房存在厂房违章搭建导致安全隐患升级,周边配套设施薄弱影响企业生产,工业区与居民区交错并存干扰群众生活,企业“亩产效益”低致使资源浪费等问题。旧厂房改造提升过程中面临不少瓶颈。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出台全面性指导文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产业配套环境,保障产业有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