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这不一样的春节,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奔赴在抗疫前线,也有这么一群人,通过电话、网络平台、微信等方式对需要帮助的群体展开线上一对一咨询,及时缓解、消除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市民的恐慌焦虑心理,为您带上“战疫心灵口罩”。真诚陪伴聆听您的心声、排解您的烦恼。平阳启心战疫心理热线开通以来,倾听、接纳、支持、温暖着电话那头的紧张、焦虑、压抑、愤怒、无助……疫情期中正常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看到太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而有可能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出现一些焦虑恐慌、愤怒情绪、低落抑郁等情绪症状,甚至睡眠不良、行为退缩等行为方面的症状;如果自身本来就是体弱、易患病者,这些症状可能会更严重。本期案例由启心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玉秋与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县中医院心身科副主任医师林天凑为我们分享。
图为黄玉秋正在接听热线。
图为林天凑正在接听热线。
在某乡镇某村,由于全民封城封村封路,居家隔离。有这么一位男孩,花样少年却确诊为抑郁加强迫症。在疫情期间总是反复洗手,总感觉口手喷在手上洗不干净,严重时用洗手液洗了搓了又抹上沐浴露洗了又洗,时间可达2-3个小时。情绪躁动之下会嚷着要自杀,但自己会报警。不得已母亲向平阳县妇联求助。
在线咨询中得知,孩子从小就内向,在读初一感觉同宿舍同学特别吵,不愿住校,也说过同学欺侮他。母亲称他有自闭症和抑郁症。心力交瘁的母亲自诉自己与他爸都要上班,沒时间管他,关心的也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需要照顾,同住的还有奶奶。男孩总感觉奶奶及其他人摸过的门板及扶手脏。谈到洁癖,问及男孩生活自理能力,母亲说他连毛巾,衣服等脏了也不会洗,包括头发。近期是由于频繁洗手时,邻居说了他几句,刺激了他发作。
之后在征得男孩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电话咨询。男孩自称“现在自己整个很懒,不想动”。之前从游戏上获得了快乐,现在也没有了。
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状态下,谈及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男孩坦言自己也通过网络等了解自己这类病症,担心病好不了。说到洗手这个过程,询问是否按照医生正规七步洗手法。男孩说洗手是一定要按自己这个流程全部完成才会觉得舒服,而额外再多洗一会儿,是因被别人靠着比较近,对着手说话,口手还有唾沫喷到手上会弄脏了手还得洗。问及为何会关注他人吐口水,男孩表示如不看到他人吐口水,更加会胡思乱想。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话,“心理即生理”,居家隔离的日子,由于感觉剥夺,担心的事物被不合理信念放大了,所以特别容易紧张焦虑,这时思维会进入极度狭窄的空间,而不停刷屏接收到的信息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面对危险的不可知,不可治、不确定性、危险强度、传染性以及无法有效应对时,由于注意力狭窄时只能关注到负性信息,进一步因疫情严峻性带来心理压力和恐慌。
在稳定孩子情绪的同时,咨询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调整孩子的不合理信念,并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内动力,鼓励他自主寻找其他应对的方法:
1.制定一个计划,通过一项简单的行动和可实现的目标,提升孩子自己的希望感和自我把控感,增加对生活和对抗不恰当心理行为的信心。取得他对咨询师的信任,相信我们能理解他,支持他,帮助他。
2.聚焦于疫情,着眼于当下。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他自己能够想到的其他自我防护手段,比如说戴手套,和其他人员保持安全距离等。并科普及探讨了唾沫及气溶胶的传播方式及距离,探讨合理且有效的行为方式。
3.同时,在咨询结束之前,引导孩子一起展望于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自己的问题,引导激发他对赚钱的兴趣点,比如尝试手工活等。
4.最后,明确及肯定的告知他,心理咨询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综合治疗下他的病症有望减轻及好转。并给他一点建议和指导,引导他运用积极联想、放松训练、正确宣泄等方法来调整认知、建立价值感。同时表示后期我们还会跟进,给予专业的心理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我们都是群体心理危机的受害者。让我们守望相助,待到春暖花开,繁花以共!